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 首頁
  • 雜誌與叢書
  • 藝術收藏 +設計
  • 2024

雜誌與叢書

  • 當期雜誌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10月 #205

  •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10月 #205 1

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10月 #205

第205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我要購買
貨到通知我
我要兌換
 
第205期
*購書規則請點這裡
檔案下載
  • 編輯手記
  • 目錄

眼見為美,心感以靈

 光州雙年展在今年迎來30週年,在9月7日於光州市整個城市各處揭開為期86天、截至12月1日的展覽序幕。第15屆光州雙年展「唱劇調:眾人的迴響」(Pansori, A Soundscape of the 21st Century)由曾擔任威尼斯雙年展、里昂雙年展及台北雙年展的法國策展人暨作家尼可拉.布西歐(Nicolas Bourriaud)領銜策展,藉由將韓國傳統的說書表演劇「唱劇調」解釋為21世紀的聲景,以此專注探索人類生活的中樞「空間」和「聲音」。
 

 2024年釜山雙年展於8月17日至10月20日展出,主題是「在黑暗中觀看」(Seeing in the Dark)。策展人維拉.梅(Vera Mey)與菲利浦.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援引曾經在歷史上創造出所謂最理想政治共同體的馬達加斯加「海盜」集團,以及脫離世俗、在共同體中將自身壓低身段的佛教「度量」,擬透過各種藝術作品,將混亂時代中的內在不完整,視為新的可能性。
 

 由市場的角度切入10月專輯「藝起韓流」的核心,《藝術收藏+設計》專訪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由韓國藝術生態系的觀察,借鑑韓國藝博會的品牌之路,分享藝術市場經營當前的國際化、數位化取向,以及因應市場景氣重整的,畫廊專注於品牌形象經營的韌性價值。
 

 自1990年代以來,艾爾頓.強爵士(Sir Elton John)與伴侶大衛.弗尼什(David Furnish)建立了當代攝影界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倫敦V&A博物館以「脆弱之美」(Fragile Beauty)為題,向公眾展示這系列收藏的部分內容。這些照片是極具時代意義的圖像,探討了人類固有的力量和脆弱性之間的連結。「脆弱之美」是跨越近代攝影史的史詩般旅程,也是艾爾頓.強與大衛.弗尼什對攝影作為創作媒材的歡慶,展覽標誌著兩人展開藝術收藏逾30週年的紀念,並反映了他們作為收藏家的個人品味和獨特眼光。
 

 卡斯帕.大衛.菲特烈(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作為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German Romanticism)的代表性畫家,他的畫作觸及自然力量、人類的好奇心、生命的有限性以及靈性等主題,展現出讓人感到驚駭卻又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的美感。他的主要題材包括海岸線和山脈,尤其偏愛描繪氛圍轉變的時刻,如太陽或月亮升落之時,以及當彩虹出現或霧氣瀰漫的時刻。因此,菲特烈也被視為純粹色彩藝術的先驅。
 

 1931年春天,萊希姆女性俱樂部(Lyceum Club Femenino)在馬德里聖馬科斯街的空間舉辦了第一場聚會。今天,我們很容易在西班牙文單字的結尾看到表述性別的「a」,這是一個完整的女性主義宣言,關於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時期對於文化與藝術表現出高度熱情並具備深度涵養的一群女性。這些女性當中包括羅薩里奧.德.維拉斯科(Rosario de Velasco)。馬德里泰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Museo Thyssen-Bornemisza)舉辦羅薩里奧.德.維拉斯科大型回顧展,試圖讓那被時代遺忘、遭歷史抹除的女性藝術家作品,重現世人眼前。
 

 喜好開發,喜好發明。日本藝術家開發好明(Yoshiaki Kaihatsu)的藝術實踐,創新規則的各種遊戲,邀請觀眾共同參與,體現出社會結構與既有體系外的新的可能性。作品關心的主題嚴肅,表現方式卻不激進,時而搞笑般惡作劇的鬆弛感,使參與者在遊戲中潛移默化。開發好明的作品貫徹著「去中心」的理想,已故學者池田修曾稱其藝術實踐為「一個人的民主主義」,東京都現代美術館首度舉辦的開發好明大型個展即以此為題,連結所有觀眾行使「一個人的民主主義」,共同完成展覽。

藝術熱新聞
008 形而上畫廊10月展覽「『城市神話』首部曲—靈魂機械煉金術」
  研究發現梵谷〈星夜〉漩渦筆觸高度符合物理現象
  貝浩登攜17名藝術家向龐畢度藝術中心獻上大禮
010 一幅佛洛伊德裸女畫作初登拍場
  美容巨頭西德爾.米勒藝術收藏有望於蘇富比斬獲2億美元
  佳士得於沙烏地阿拉伯設立首個駐點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原鄉、新故鄉(二)Le Pays II  ◎陳郁秀
   
文物專欄
016 皇帝老子喝什麼茶? ◎戴忠仁
   
藝術龍門陣
018 國畫內涵的實踐與追求(上)◎熊宜敬
   
藝術焦點
020 浪漫的感知與風景
──柏林舊國家美術館非特烈誕辰250周年大展 ◎林芝禾
   
藝術大觀
026 串連藝術機構、私人收藏與社群網路的策展行動
──馬德里泰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之羅里奧.德.維拉斯科展 ◎林純雅
   
世界大藏家
032 藝術收藏是對於自己生活的美麗世界的讚許
──艾爾頓.強與大衛.弗尼艾爾頓.強與大衛.弗尼什的攝影作品收藏 
◎洪昱溱
   
10月專輯
040 South Korea's Booming Art Scene藝起韓流 ◎林志鴻
042 一場直視黑暗以尋找希望的邀約
──2024年釜山雙年展 ◎楊爾寧
048 琴瑟相調抑或同床異夢?
──迎來30週年的光州雙年展 ◎楊爾寧
054 韓國藝術生態系之見,藝博會的品牌之路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談國際化、數位化與市場韌性 ◎陳玟妤
   
藝術人物誌
058 發明遊戲規則打破既定規則
──開發好明「一個人的民主主義」 ◎邱馨慧
   
對話藝術家系列:萬物交感
066 楊季涓 日常中的詩意流轉 ◎陳玟妤
068 倪祥 自我的各種時態,事物與情感的超連結 ◎陳玟妤
070 蔡咅景 以共創聆聽萬物眾想 ◎陳玟妤
   
藝術跨界
072 因文化而起舞,凝望世界樣態的視域
──日本首屆「梵克雅寶舞之映」舞蹈藝術節   ◎林純雅
   
藝術視界
076 平凡而非凡──汪達.佳谷的兒少奇想世界 ◎周亞澄
   
文化行旅
078 往日情懷
──河內馮興壁畫街 ◎王庭玫
   
藝術視界
082 在空間中漫遊的無盡可能
──保樂力加基金會「破碎的防腐之美」聯展 ◎詹育杰
   
藝術視界
084 從動物權想像後人類的世界 ◎詹育杰
   
綠與野專欄
086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的共性與異質」 ◎古碧玲
   
面向大眾的服務設計專欄
090 零介面時代:生成式AI與設計 ◎鄭衍偉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應用
94 藏茶生金,餐茶尋味──米其林引動品茶新風潮◎池宗憲
   
建築觀點
96 渡邊誠之機械美學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098 佳士得亞洲總部於香港中環揭幕
099 蘇州當代美術館演繹當代東方園林
100 西岸漩心的意象轉化
101 衢州神農殿改造項目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02 大美不言,自文化與時空洪流淘洗而就的藝術史
103 以自然創造自然,詠頌創世的原初/如入黃宇興畫中的造境之旅
104 將大地的恩惠編織成衣/自然之原力,動物和珠寶共享的守護力量/葛飾北齋版畫的陶瓷雕塑轉化
105 翡翠綠釉上彩,皇家哥本哈根的綠寶石/那些鏡子、鑰匙與說好的藥水/想像是巨大的盆栽,以故事建造祕密花園
   
藝想創見
106 王者之城漢斯巡禮 ◎林志鴻


編輯手記

眼見為美,心感以靈

 光州雙年展在今年迎來30週年,在9月7日於光州市整個城市各處揭開為期86天、截至12月1日的展覽序幕。第15屆光州雙年展「唱劇調:眾人的迴響」(Pansori, A Soundscape of the 21st Century)由曾擔任威尼斯雙年展、里昂雙年展及台北雙年展的法國策展人暨作家尼可拉.布西歐(Nicolas Bourriaud)領銜策展,藉由將韓國傳統的說書表演劇「唱劇調」解釋為21世紀的聲景,以此專注探索人類生活的中樞「空間」和「聲音」。
 

 2024年釜山雙年展於8月17日至10月20日展出,主題是「在黑暗中觀看」(Seeing in the Dark)。策展人維拉.梅(Vera Mey)與菲利浦.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援引曾經在歷史上創造出所謂最理想政治共同體的馬達加斯加「海盜」集團,以及脫離世俗、在共同體中將自身壓低身段的佛教「度量」,擬透過各種藝術作品,將混亂時代中的內在不完整,視為新的可能性。
 

 由市場的角度切入10月專輯「藝起韓流」的核心,《藝術收藏+設計》專訪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由韓國藝術生態系的觀察,借鑑韓國藝博會的品牌之路,分享藝術市場經營當前的國際化、數位化取向,以及因應市場景氣重整的,畫廊專注於品牌形象經營的韌性價值。
 

 自1990年代以來,艾爾頓.強爵士(Sir Elton John)與伴侶大衛.弗尼什(David Furnish)建立了當代攝影界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倫敦V&A博物館以「脆弱之美」(Fragile Beauty)為題,向公眾展示這系列收藏的部分內容。這些照片是極具時代意義的圖像,探討了人類固有的力量和脆弱性之間的連結。「脆弱之美」是跨越近代攝影史的史詩般旅程,也是艾爾頓.強與大衛.弗尼什對攝影作為創作媒材的歡慶,展覽標誌著兩人展開藝術收藏逾30週年的紀念,並反映了他們作為收藏家的個人品味和獨特眼光。
 

 卡斯帕.大衛.菲特烈(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作為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German Romanticism)的代表性畫家,他的畫作觸及自然力量、人類的好奇心、生命的有限性以及靈性等主題,展現出讓人感到驚駭卻又不由自主地被吸引的美感。他的主要題材包括海岸線和山脈,尤其偏愛描繪氛圍轉變的時刻,如太陽或月亮升落之時,以及當彩虹出現或霧氣瀰漫的時刻。因此,菲特烈也被視為純粹色彩藝術的先驅。
 

 1931年春天,萊希姆女性俱樂部(Lyceum Club Femenino)在馬德里聖馬科斯街的空間舉辦了第一場聚會。今天,我們很容易在西班牙文單字的結尾看到表述性別的「a」,這是一個完整的女性主義宣言,關於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時期對於文化與藝術表現出高度熱情並具備深度涵養的一群女性。這些女性當中包括羅薩里奧.德.維拉斯科(Rosario de Velasco)。馬德里泰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Museo Thyssen-Bornemisza)舉辦羅薩里奧.德.維拉斯科大型回顧展,試圖讓那被時代遺忘、遭歷史抹除的女性藝術家作品,重現世人眼前。
 

 喜好開發,喜好發明。日本藝術家開發好明(Yoshiaki Kaihatsu)的藝術實踐,創新規則的各種遊戲,邀請觀眾共同參與,體現出社會結構與既有體系外的新的可能性。作品關心的主題嚴肅,表現方式卻不激進,時而搞笑般惡作劇的鬆弛感,使參與者在遊戲中潛移默化。開發好明的作品貫徹著「去中心」的理想,已故學者池田修曾稱其藝術實踐為「一個人的民主主義」,東京都現代美術館首度舉辦的開發好明大型個展即以此為題,連結所有觀眾行使「一個人的民主主義」,共同完成展覽。

目錄
藝術熱新聞
008 形而上畫廊10月展覽「『城市神話』首部曲—靈魂機械煉金術」
  研究發現梵谷〈星夜〉漩渦筆觸高度符合物理現象
  貝浩登攜17名藝術家向龐畢度藝術中心獻上大禮
010 一幅佛洛伊德裸女畫作初登拍場
  美容巨頭西德爾.米勒藝術收藏有望於蘇富比斬獲2億美元
  佳士得於沙烏地阿拉伯設立首個駐點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1 原鄉、新故鄉(二)Le Pays II  ◎陳郁秀
   
文物專欄
016 皇帝老子喝什麼茶? ◎戴忠仁
   
藝術龍門陣
018 國畫內涵的實踐與追求(上)◎熊宜敬
   
藝術焦點
020 浪漫的感知與風景
──柏林舊國家美術館非特烈誕辰250周年大展 ◎林芝禾
   
藝術大觀
026 串連藝術機構、私人收藏與社群網路的策展行動
──馬德里泰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之羅里奧.德.維拉斯科展 ◎林純雅
   
世界大藏家
032 藝術收藏是對於自己生活的美麗世界的讚許
──艾爾頓.強與大衛.弗尼艾爾頓.強與大衛.弗尼什的攝影作品收藏 
◎洪昱溱
   
10月專輯
040 South Korea's Booming Art Scene藝起韓流 ◎林志鴻
042 一場直視黑暗以尋找希望的邀約
──2024年釜山雙年展 ◎楊爾寧
048 琴瑟相調抑或同床異夢?
──迎來30週年的光州雙年展 ◎楊爾寧
054 韓國藝術生態系之見,藝博會的品牌之路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談國際化、數位化與市場韌性 ◎陳玟妤
   
藝術人物誌
058 發明遊戲規則打破既定規則
──開發好明「一個人的民主主義」 ◎邱馨慧
   
對話藝術家系列:萬物交感
066 楊季涓 日常中的詩意流轉 ◎陳玟妤
068 倪祥 自我的各種時態,事物與情感的超連結 ◎陳玟妤
070 蔡咅景 以共創聆聽萬物眾想 ◎陳玟妤
   
藝術跨界
072 因文化而起舞,凝望世界樣態的視域
──日本首屆「梵克雅寶舞之映」舞蹈藝術節   ◎林純雅
   
藝術視界
076 平凡而非凡──汪達.佳谷的兒少奇想世界 ◎周亞澄
   
文化行旅
078 往日情懷
──河內馮興壁畫街 ◎王庭玫
   
藝術視界
082 在空間中漫遊的無盡可能
──保樂力加基金會「破碎的防腐之美」聯展 ◎詹育杰
   
藝術視界
084 從動物權想像後人類的世界 ◎詹育杰
   
綠與野專欄
086 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的共性與異質」 ◎古碧玲
   
面向大眾的服務設計專欄
090 零介面時代:生成式AI與設計 ◎鄭衍偉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應用
94 藏茶生金,餐茶尋味──米其林引動品茶新風潮◎池宗憲
   
建築觀點
96 渡邊誠之機械美學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098 佳士得亞洲總部於香港中環揭幕
099 蘇州當代美術館演繹當代東方園林
100 西岸漩心的意象轉化
101 衢州神農殿改造項目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02 大美不言,自文化與時空洪流淘洗而就的藝術史
103 以自然創造自然,詠頌創世的原初/如入黃宇興畫中的造境之旅
104 將大地的恩惠編織成衣/自然之原力,動物和珠寶共享的守護力量/葛飾北齋版畫的陶瓷雕塑轉化
105 翡翠綠釉上彩,皇家哥本哈根的綠寶石/那些鏡子、鑰匙與說好的藥水/想像是巨大的盆栽,以故事建造祕密花園
   
藝想創見
106 王者之城漢斯巡禮 ◎林志鴻
回上層
相關產品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11月 #194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10月 #193
  • 藝術收藏+設計2023年9月 #192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