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機動的寫意與寫實-智動與點雲
國立臺灣美術館 數位藝術方舟/2019年11月9日~12月8日
撰文/國立臺灣美術館
展出藝術家:超維度互動Dimension Plus、夢想動畫MoonShine VFX、森嵐工作方圖C&G ArtGroup、王新仁Aluan WANG
森嵐工作方圖(邱杰森、莫珊嵐) 無境之境—複城 2019 2.1聲道數位循環播放影片及3D模型、深度攝影機、電腦、點陣式列表機
從中西藝術的發展脈絡來看,繪畫的空間認知與表現存在大異其趣的對比。傳統水墨畫受到書法深遠的影響,歷代文人對點線的體驗和感悟,上下求索了幾千年,其審美情趣鍾情於線這個抽象形態。純粹的點和線在客觀物體上並不存在,是畫家對物體主觀感受和理解的結果,是對物體的概括和提煉。西方繪畫受到數學、力學、光學等各類學科的綜合影響,其形式構成要素側重於體面、光影、色彩、空間、量感、透視等物體的外部特徵和理性規律。
王新仁 明日的路徑 2019 演算音像
王新仁 昨日的路徑 2018 音像裝置
近代科技的發展大大拓展創作形式的樣貌與可能性,也讓中西美學的對比可以用更豐富的媒介和語彙來和觀者溝通。而現代測繪工程則透過數位影像技術呈現空間和物件,更可進一步變成3D立體模型或是點雲模型。點雲是利用3D掃描器掃描建築或物體後將資料以點的方式呈現,每一個點都包含空間中的三維座標(X、Y、Z),也能包含色彩資訊等(R、G、B),大量的點匯聚形塑出的數位空間模型就稱之為點雲模型。
夢想動畫 互動點雲的時空互動 2019 文化部臺灣數位模型庫(TDAL)、國家太空中心臺灣空拍圖、觸控螢幕、投影機、電腦
本次展覽意圖以新的科技形式重新詮釋傳統美學下的空間景物,讓觀眾體驗新的智動美學,透過精密機械與AI人工智慧科技的結合,帶領觀眾遊走於寫實與寫意的新境界。科技做為新媒體媒介的互動性與即時演算特質,工業用的機械手臂擬仿文人姿態,以筆墨作畫,數位藝術家則將點雲資料透過科技手段轉化為藝術創作,讓展示得以更活潑豐富,塑造創作者與觀眾對話的管道。
超維度互動 皴演算 2019 機器手臂、毛筆、墨水、宣紙、送紙機構、供墨機構、程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