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雜誌社
GO
  • 即時快訊
    • 最新消息
    • 徵件訊息
    • 藝術市場
    • 年度十大 展覽及新聞
  • 專題文章
  • 藝文消息
    • 台灣
    • 中國港澳
    • 海外
  • 雜誌與叢書
    • 叢書出版
    • 藝術家
    • 藝術收藏 +設計
  • 關於我們
    • 本社簡介
    • 獲獎紀錄
    • 常見問題Q&A
    • 聯絡我們
  • 購物車
  • 會員登入
GO


阿爾特多費爾─一位德國文藝復興大師

  • 首頁
  • 藝文消息
  • 海外

從作品回視生命碩果

阿爾特多費爾─一位德國文藝復興大師

巴黎羅浮宮/2020年10月1日~2021年1月4日

撰文/唐忠珊.圖版提供/Musée du Louvre, Paris(藝術家2020年12月547期)
 
 

 無論是丟勒(Albrecht Dürer)還是克拉納赫(Lucas Cranach)都是眾所皆知的德國文藝復興巨擘,而另一位在當時跟他們有著同樣地位的阿爾特多費爾(Albrecht Altdorfer)卻很不公平地曾被某些藝術史學家貶抑為「二流」藝術家,殊不知其繪畫作品雖然不多,但卻憑藉著流傳的版畫影響包含提香、林布蘭特在內的好幾代藝術家,直到17世紀末。經過將近兩個世紀的遺忘,一直要等到20世紀初期,這位有著無限想像力且技術非凡的藝術家才重新被世人發現。巴黎羅浮宮在維也納阿爾貝蒂娜美術館(Albertina Museum)的大力協助以及歐美其他重要收藏者的支持下,「阿爾特多費爾─一位德國文藝復興大師」展覽集結約莫二百件作品,介紹這位德國文藝復興時期重要藝術家的多面性。

謎樣的背景.出眾的才華

 如果說藝術史的發展是一個龐大的拼圖遊戲,那麼關於阿爾特多費爾區塊中的諸多矛盾與不解,則提供許多討論與探索的空間給未來的研究人員。首先,他出生的日期與地點都只是根據推測,因為關於這位藝術家最早的紀錄是在1505年,記載他是一位來自安貝格(Amberg)的畫家,並且已經是雷根斯堡(Ratisbonne)的市民;而在他作品中最早出現的年分則是1506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已經展現出他個人的風格以及對於創作技巧方面的駕馭。透過對文獻史料的研究與比對,藝術史學家們推斷他應該是在1480年左右出生於一個繪畫家庭,然後就直接跳到在雷根斯堡的職業生涯。沒有人知道他師承何處,只知他透過流通的版畫而對當時的藝術風潮並不陌生;文獻中也沒有任何關於他工作室的記載,但就其數量龐大的各類型作品來斷定,工作室的存在是理所當然。


阿爾特多費爾 狂歡前的女巫 1506 羽毛筆、黑色墨水、不透明白色水彩、棕色紙 17.9×12.4cm 巴黎羅浮宮藏
©RMN - musée du Louvre / Michel Urtado
 

阿爾特多費爾 麥田中的情侶 1508 羽毛筆、棕色墨水 22.1×14.9cm 巴塞爾美術館藏
©Kunstmuseum Basel, Martin P. Bühler
 

 也正是在如此模糊的大前提下,阿爾特多費爾早期所繪製的各類素描作品成為極其重要的研究基石。〈狂歡前的女巫〉是作於1506年多張素描作品中的一幅,極具敘述性與表現力的手法已經嶄露他在主題篩選與詮釋方面的獨特見解。但就像〈麥田中的情侶〉一樣,這些早期的作品都隱約地可以看到丟勒、克拉納赫或曼帖納(Andrea Mantegna)的影響,不過阿爾特多費爾在作品中並不是單純的抄襲,而是借用前輩、同儕的創作來激發自己的靈感,並隱約顯露出些許較勁的意味。這種藝術家之間的良性競爭也跟當時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精神相當吻合。他這個時期的作品主要是以素描為主,其中又以經過處理的畫紙素描最受到注意。這是一種從義大利傳來的技巧,畫家在經過處理的畫紙上用黑色或棕色的墨水勾勒線條,之後再用白色的不透明水彩來聚集視線。這種明/暗對比的處理方式最早是用來訓練年輕藝術家,讓他們學習如何在平面作品上呈現出畫面的立體感。16世紀初期傳入德國後十分受到歡迎,不僅藝術家將它視為一種直接、獨立的創作方式,成品更是廣為藝術愛好者收藏,而這也是讓阿爾特多費爾逐漸成名的因素之一。除了世俗的題材之外,類似〈聖克里斯多福〉的宗教主題也十分受歡迎,不過將主角完全背對觀眾的處理方式則是一個極為大膽的創新,這也證明作者過人的敘事與素描技巧。


阿爾特多費爾 聖克里斯多福 1512 羽毛筆、黑色墨水、不透明白色水彩、棕色紙 27.2×15.5cm 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Londres,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除了素描外,版畫作品是另一種更容易流通的藝術創作,一旦作品受到歡迎,就會是藝術家一個重要且具有持續性的財務來源,它更是強化作者在歐洲各地菁英階層中知名度的重要助力。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丟勒一系列以宗教為主題的版畫作品,一版再版的〈耶穌受難〉或〈聖母的一生〉已成為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代表作。雖然沒有辦法證明阿爾特多費爾跟丟勒一樣有細密金工訓練的背景,但是他在版畫製作上的技巧卻毫不遜色,特別是在木刻版畫上的創作與突破。或許是為了要挑戰前輩、同儕在此範疇的崇高地位,他從1511年就開始製作宗教主題的木刻版畫,但在取材跟構圖上卻有別於傳統的處理方式。〈噴泉旁的聖家族〉是一個極為罕見的場景,作者更透過光線與空間的處理方式讓欣賞者無形中成為作品內的成員。


阿爾特多費爾 噴泉旁的聖家族 約1512-1515 木刻版畫 23.2×17.9cm 巴黎羅浮宮藏
©RMN - musée du Louvre / Michel Urtado
 
(全文閱讀547期藝術家雜誌)
 
回上層
img
img
img
img
106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 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Da'an Dist., Taipei City 106,Taiwan(R.O.C)
Tel:+886-2-23886715
Fax:+886-2-23965707
​E-mail : artvenue@seed.net.tw

© 2017 Artist Magazine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 & Manage by: HFU FineArts & CCDesign, 米洛科技網頁設計
廣告刊登方式|服務條款說明|常見Q&A|加入會員
|購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