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聲響迴盪在角落
專訪紐約Blank Forms 藝術總監勞倫斯.昆甫
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藝術史系的勞倫斯.昆普(Lawrence Kumpf),在2016年3月成立非營利的Blank Forms,並擔任藝術總監一職(其董事會成員包括安迪.沃荷基金會)。相對於目前主宰藝術世界、便於美術館機構收藏及市場買賣的視覺藝術,Blank Forms主要以策畫時間藝術為主,如實驗音樂、表演、舞蹈與聲音藝術相關的展覽,並出版同名雜誌《Blank Forms》,致力於發掘風格前衛但為主流媒體和機構遺忘的藝術家。在搭配出版品進行從無到有、地毯式的檔案收集以進行策展論述之外,同時也為藝術家辦理包括從展覽場地挑選、延伸活動等量身定作的展覽。除了時間藝術與生俱來的非物質性所伴隨的策展困難,Blank Forms本身做為一個不具既定展覽地點的組織,主要以「遊牧」的方式,尋找一個又一個合適的地點。本次訪談的重點以昆普策畫去年11月的克里斯欽回顧展做為主要案例,讓讀者進一步認識由昆普催生的非典型藝術組織Blank Forms。訪談於勞倫斯.昆普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工作室進行,在下文的對答中除了翻譯,僅具潤稿式的修飾。 |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的著作《存在與時間》中,榔頭成為他解釋「Dasein」(此有)最著名的例子──握在木匠手中隨時準備好上工的榔頭。而這只榔頭在藝術世界裡發展出另一種不同的存在,在激浪派藝術家漢寧.克里斯欽(Henning Christiansen)的概念裡,榔頭既是創作的工具,同時也是對現狀進行解放的武器:擊碎對藝術的認識,一如他的藝術夥伴白南準曾經對鋼琴做的破壞。但更重要的,用這只總是被漆成綠色的榔頭,克里斯欽於1998年在漢堡進行一場名為「一百八十只用來擊破戰爭猴子的榔頭」的表演,他拿著一只榔頭敲擊著一小塊鐵,同時嘴裡從一數到一百八十,抨擊這世界的戰爭總是由百分之二的軍火商與政客造成。廿年過去,當百分之二仍舊存在於這世上,克里斯欽的小兒子托比約恩(Thorbjørn)在Blank Forms藝術總監勞倫斯.昆甫的邀請下,在去年紐約11月的初冬裡重演這件作品,搭配昆普策畫在美國首次的克里斯欽回顧展「漢寧.克里斯欽:自由迴盪在角落」。
「克里斯欽:自由迴盪在角落」展場一景 The Henning Christiansen Archive, courtesy of Blank Forms
(圖版提供:神谷幸江、林子桓)
問:請談談Blank Forms這個組織和這次的克里斯欽回顧展?
勞倫斯.昆甫:Blank Forms是檔案取向的藝術機構。做為藝術家的檔案庫──特別是前衛但甚少為當前藝術機構注意的藝術家──當然我們首要會先發掘以紐約為主要創作基地的藝術家,但在此之外的地區也相當重要,像這次我們就選擇丹麥藝術家克里斯欽。不僅是因他做為1960年代前衛藝術運動激浪派的一員,與約翰.凱吉(John Cage)及白南準等藝術家合作,特別的是他選擇了從一個旁觀者、局外人的位置出發,而這也讓他的創作以及與白南準的合作更加非主流、更具個人特色。所以,你應該可以注意到,Blank Forms對身處「邊緣」的藝術家比較有興趣,而這也讓我們能具多面向的切入來策畫單一藝術家的展覽。一部分可以是傳統觀念裡的展覽:包括實體物件,像是他的出版品、繪畫、雕塑、聲音裝置;另一方面是他的表演作品(多為時間藝術),而這讓策展的規畫有了更多可能。例如,我們策畫了一連串在晚間舉行的音樂活動,將他1970年代譜寫的作品重新在當代的時空展演,這是相較起來較為容易進行的活動。比較難的是像在1980年代,哎我不確定能否將其稱為「free forms」,但他那時的創作主要是文字、塗鴉,和音樂家、作曲家以非傳統的方式合作,這些創作相當難配合「重新展演」的概念。為了解決這些困難,我們找來以前和他合作過的藝術家,如德國聲樂家鄔特.瓦薩曼(Ute Wassermann),以克里斯欽原初的概念重新創作,讓他的藝術理念在這些他當年合作過的藝術家「當前」的表演中重生。另外,我們也找來一群受克里斯欽影響的年輕藝術家譜寫向其致敬的創作。
克里斯欽雕塑作品於展場一景(圖版提供:神谷幸江、林子桓)
至於《Blank Forms》雜誌,我一直把這份出版品想成是一個將我們所做的這些當代藝術家檔案收集的出版整合平台,同時也是讓大眾知道「Blank Forms在做什麼」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全文閱讀526期藝術家雜誌)
【3月專輯│當代策展的形變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