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潤莊重與細膩優雅的父女檔畫家
陳輝東.陳香吟的肖像繪畫
台灣畫壇極少父女檔畫家,肖像畫領域具備卓越成就的父女檔畫家只有陳輝東、陳香吟而已。陳輝東出生於日治時代晚期,其藝術成就緊密地與台灣關係結合在一起。在藝術資源匱乏的時代,他不斷努力學習,周遊歐美各國參觀各大美術館名家作品,逐漸發展出肖像畫風格。陳香吟早年受到父親啟蒙,在父親的鼓勵下,進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就學,以油畫組第一名畢業,短暫任教於台南師專(現國立台南大學)後前往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院深造,旅法十一年,汲取歐洲古典主義的繪畫傳統,凝鍊出融會東西方文化精髓,傳達出優雅的美感。陳輝東肖像畫溫潤莊重,陳香吟肖像畫細膩動人,各有千秋。
東方傳統肖像畫稱為「寫真」,使用線條勾勒填彩,沒有光線變化,強調傳達肖像主人的性格與精神,最著名的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的宋太祖真容〈宋太祖坐像〉。此外宋代禪宗大盛,禪宗與密宗一樣重視師資相承,祖師像大受重視,現存京都東福寺〈無準師範像〉充分表現出禪師銳利而慈悲的性格。西方肖像畫向來是君王、貴族或者達官貴人彰顯身分的紀念,在重視歷史與人文的法蘭西美術學院當中,肖像畫家的社會地位遠比靜物畫、動物畫以及風景畫畫家高許多,其中蘊含高度人性洞悉與社會地位的彰顯。台灣從日治時期開始,因為承接日本對於後印象派的傳統,大自然的光線、色彩表現成為繪畫首要課題,加上攝影技術流行於上流階級,肖像畫需求不多,專擅於肖像的畫家寥寥可數,能掌握群像者與個別肖像的畫家,陳輝東獨佔翹楚。陳香吟留學於法國美術學院的體系,繼承其肖像畫傳統,人物性格精準掌握之外,細膩度更是栩栩如生。

陳輝東在十三歲為祖父描繪的肖像中,早已顯露其充分掌握人物神情的天分。1960年代陳輝東作品充滿表現主義手法,筆調濃烈,回應當下時代變遷的憂鬱感。經過短暫的幾何切割抽象時期,陳輝東不再跟隨時代潮流,回眸於台灣這塊土地的美感,相較於當時頗為流行的超現實主義,他則將視野專注於台灣這塊土地的人物,不論是女性裸體、農漁民、舞蹈者、政治人物、企業家、文學家等, 都成為時代的容顏。
作於1983年的〈夏日〉是陳輝東的女性裸體代表作之一,鮮紅色的陽傘斜插,躺在一片雪白沙灘上的女體,臉部被遮陽帽覆蓋,身體曲線婀娜多姿,看不到容顏,一切都聚焦於人體的線條美感。身前一隻海鷗,巧妙遮住下體,同時也暗示著女子身處海邊。這件作品採用極簡手法,背景被抹去,鮮紅的洋傘隱喻了熾熱的陽光,遮陽帽增強陽光給人的眩目感,詩情畫意十足。這令人聯想起法國詩人波特萊爾標榜詩歌精神的「回響」(Correspondance)理念,抽象意義的色彩轉化為五官感受。隔年(1984),陳輝東展出三幅台灣美術史上罕見的大幅群像繪畫,兩幅為現藏於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的〈舞蹈〉、〈音樂〉,一幅則為典藏於金門古寧頭戰史館的〈古寧頭戰役〉。這些作品都出現許多人物,如〈舞蹈〉由無數身穿白色芭蕾舞服裝的少女擺出各種動作,神情各異,純白色服裝在光影變化中塑形出形體,呈現出光線在身體移動當中的連綿動感。陳輝東將可以看到的身體視覺美感,藉由光影、身體姿勢以及神情,轉換為如同康丁斯基看到莫內的麥草堆時耳中響起的音樂旋律,在這幅作品前,彷彿聽到芭蕾舞者翩翩起舞時的音樂。〈古寧頭戰役〉是台灣美術史上的偉大戰畫,藝術家根據過往歷史的考據資料以及真人服飾扮演,逐一構成一幅使台海局勢轉危為安的歷史史詩,藝術家透過再現歷史現場,嚴謹地表現出扭轉歷史驚天動地的戰役。
陳輝東對於身體內在的躍動生命力具有精準的掌握能力,女性裸體的柔美肌膚在光線下一寸一分地細微變化,成為血液的跳動感;〈整裝:安平港的老漁夫〉則表現勞動者的強韌生命力,這件作品同樣創作於1983年,可以想見陳輝東早已能精準表現出人體在不同身分的性格掌握與美感表現。古銅色的軀體、拉著漁網的漁夫,南部陽光扎膚刺痛,讓人汗水直流。他也畫海邊整裝待發的操勞,等待間的歡樂,出海後捕撈烏魚季節的同心協力,陸上養殖虱目魚的豐收畫面,人群堅毅與信賴天地的樸實精神,透過無數躍動的魚群,洋溢著熱愛大地的生命機趣。
陳輝東的歷史人物最有名的是懸掛於總統府的〈國父遺像〉以及國立國父紀念館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除此之外他的個人肖像畫、夫婦肖像或家族群像都為人所津津樂道。〈許文龍先生〉描繪的是他由衷敬重的企業家,無私創建奇美博物館開放給大眾觀賞,在陳輝東眼中他是文化愛好者、推手以及偉大的企業家。深邃的眼神蘊含著無窮的智慧,自信卻又謙和的個性,展現出企業家非凡的人文涵養;他不只熱愛藝術,也身體力行,拉小提琴、畫畫、從事雕塑,臉上泛出洞悉人間哲理,流動著近乎宗教家的慈愛情感。陳輝東透過許文龍雙手的表現流露出隱喻的暗示,右手握拳展現內在的堅定意志力,左手悠閒地輕輕放於椅背,意味著感性的情感。
陳輝東兩度投入台南文化重大建設,1980年代擔任台南市立文化中心藝術顧問,監造文化中心。另外一個時期是晚年受時任市長賴清德委託籌備臺南市美術館,陳輝東〈自畫像〉創作於南美館籌備時期,藝術家頭髮灰白,雙眼依然凝視著我們,眼神流露出堅毅不屈的精神。陳輝東的寫實肖像畫成為台灣美術史上的土地記憶與歷史記憶,我們可以從其中解讀那個時代的人物情感、個性、社會變動以及時代精神。他於2024年年底去世,去世前依然念茲在茲地籌備著自己的肖像畫專題回顧展,他將這次展覽命名為「台灣紳士」,他的筆下都是扶持台灣文化藝術發展的一群紳士。

陳香吟的寫實肖像,除了台灣藝術的傳承與父親啟蒙之外,繼承於歐洲法蘭西美術的偉大傳統。高中就讀台南女中,成績優秀,本可進入國立台灣大學,在父親鼓勵下就讀師大美術學系油畫組,以傑出成績畢業後隔年甄選進入教職,為了當一位專業畫家,她毅然捨去在台南師專的穩定工作,赴法國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院研究,1992年入選法國藝術家協會(Société des Artistes Français)沙龍。她初期作品融合近似波納爾那樣燦爛的色彩,光彩迷離,宛如色彩魔術師一般,〈午後的花園〉(1987)融會印象派以及法國「親密畫派」(Intimisme)的蕩漾色彩與時間感,給人幸福的感受。家中的空中花園是她母親種植花卉、辛勤灌溉的園地,百花盛放,一步一景,芬香四溢。經歷十餘年的歐洲生活,法蘭西的生活品味、文化沁入陳香吟的心靈,成為她創作的無形生命力。〈午後花園〉(2018)是前後相隔卅年,融會旅居法國期間的文化感受,再次描繪著少女與花園的題材,光影變得更加細膩,層次更為豐富,花卉的觀察早已了然於胸,畫中少女的情感如同畫中花卉那般,給人寧靜而優雅的氣質。花與人相應,午後的陽光灑落庭園的花卉上面,不同於巴黎的夏天柔和感,南台灣的午後多了些許活力,畫中女性顯得沉浸在幸福愉悅的美感裡面。
陳香吟的人物呈現東方畫家少有的掌握微妙變化的纖細感受,〈安倍洋子夫人畫像〉人物神情十分安詳且寧靜,散發出高貴、優雅以及堅毅的氣質。畫中女性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母親,出身名門,培育出一位首相、一位內閣大臣,充滿智慧,深受政壇愛戴。為了描繪這幅作品,陳香吟親赴首相官邸,透過近距離拍攝、交談、觀察,才創造出這幅動人而充滿神韻的作品。夫人前方擺設著燦爛繽紛的各色花卉,說明夫人的社會地位與成就,她穿著淺粉紅色套裝,衣紋細緻展現,服飾、配件渾然如真,陳香吟充分掌握了首相母親的個性與神韻。今年完成的〈伉儷情深〉則展現出一對夫婦依然鶼鰈情深的畫面。
肖像畫不只是描繪對象的真實容顏,還須透過觀察對象,精準掌握畫中人物的性格、情感,身體擺設與動作都是畫家在接觸肖像主人後,進行創造要求,因此畫中人物因為畫家的感受與揣摩,準確且理想兼具,神采內蘊而感人,陳輝東與陳香吟父女的肖像畫可以說是台灣畫壇的傳奇。(全文閱讀600期藝術家雜誌)
【5月專輯│當代肖像繪畫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