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瑜 片刻中永存的美感追尋
撰文│韋怡忻.圖版提供│劉子瑜(藝術收藏+設計 2022年6月177期)
「陶」與「食」向來令劉子瑜深感著迷。結合對飲食文化的喜愛及陶藝製作的熱忱,她將視覺美感注入平凡食器,提升餐飲過程的心靈享受與體驗價值。文化的薰陶也滋養了劉子瑜的靈感來源,在加州The French Laundry、台灣T+T、logy與態芮(Taïrroir)等異國多元菜系的米其林餐廳中,皆能一見其具雕塑感的精緻食器。在兼具功能與美學的理念背後,劉子瑜的創作也蘊含著對生活的寧靜沉思,並於製陶、上釉與窯燒之時,盡情享受暫緩的片刻與不可控的預期。

劉子瑜 松露蓋碗 陶瓷 17x18x14cm 2022
問:妳透過錄像方式記錄下作品〈螺旋〉瓷盤接觸食物的畫面,突顯物質交會的緩慢過程。妳如何產生將「時間性」帶入飲食文化的概念?
答:我對「美食」與「陶瓷」非常感興趣,並堅信它們是藝術,前者僅保存於廚師擺盤與用餐者享用之間,陶瓷藝術則是自陶土上釉、窯燒之後就永遠存在。「美食」與「陶瓷」有著緊密的聯繫,但它們存在的時間長短卻如此不同。我也相信,伴隨一頓飯的陶瓷與餐具,能將短暫的體驗轉變為永久的記憶。
自〈螺旋〉盤衍生的錄像作品,是在看見餐廳使用〈螺旋〉盤後所產生的想法。我注意到,廚師們總對這個設計非常興奮,會花時間將醬汁倒在螺旋軌道上,滿足地看著它擴延到盤子底部。不過,也許是餐廳忙碌的關係,他們逐漸放棄使用螺旋軌道,視它為一個普通的盤子。起初,我感到有些失望,但後來我意識到這是可以理解的現象,畢竟螺旋設計不是必需的,無論沿著螺旋軌道移動,或是直接倒入盤子中心,醬汁和菜餚的味道皆相同。然而,不同之處在於,它增加了視覺上的美感,也提升了體驗的價值,如同觀賞藝術展與享受美食,儘管不是生存必需品,卻為生活增添了樂趣,當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才有機會沉迷於美麗。

劉子瑜「餘 Abundance」個展中的〈螺旋 Spiral〉瓷盤錄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