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故我在
時尚在日本1945-2020─流行與社會
島根縣立石見美術館/2021年3月20日~5月16日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2021年6月9日~9月6日
神的國度與時尚基地
位於日本本州西側的島根縣,自古遠離貿易幹線航道,靜謐地與山野雲霧共生。神話「因幡白兔」、「八岐大蛇」皆以這原始神祕的地方為舞台,此外,相傳日本境內八百萬位神明在陰曆10月會暫離守護崗位,聚集到島根縣出雲大社周邊議事,因此這護送太陽落入日本海的西面之境也被稱為「神的國度」。眾神年年飛行往來的藍天下,頂著赭紅色「石州瓦」的房舍錯落蓊鬱平原間。質地堅固的石州瓦為江戶時代自島根縣石見地區發祥的傳統建材,塗布於瓦片表面的來侍石釉藥含鐵量高,呈夕陽餘暉般的溫和色澤。2005年秋天,石見地區的重要城市「益田」多了一座以廿八萬枚石州瓦包覆屋頂及外壁的大房子──島根縣藝術文化中心Grand Toit(法語意指「大屋頂」),島根縣立石見藝術劇場與島根縣立石見美術館(以下簡稱「石見美術館」)兩機構併設在這片閃耀赭色光芒的屋簷下。
山本寬齋與鳥居ユキ(左1)作品於展場一景
(攝影:趙宜恬)
石見美術館以「森鷗外相關美術作品」、「石見地方相關藝術」、「時尚」為典藏研究主軸。出生在江戶時代末期津和野藩(現津和野町,緊鄰益田市)御典醫世家的森鷗外活躍於明治.大正時期,他跨越改朝換代的派系斷層,延續家傳醫療專業,一路升官至陸軍軍醫總監,同時發揮其優異外語長才及先進思維,縱橫政壇與文化界。多才的森鷗外發表多篇小說及評論,更曾任文部省美術展覽會(文展)評審,影響近代美術發展甚鉅。石見美術館為紀念森鷗外與益田之地緣關係,重建其在藝文界的交流網絡,收藏了與森鷗外一同擔任文展評審的洋畫家黑田清輝、岡田三郎助等人作品,以及其他直接、間接交往之近代美術家傑作。
另一方面,石見美術館聚焦同為島根縣出身、自1960年代起揚名世界的服裝設計師森英惠,累積時尚藏品與研究。館方將此門收藏視作與近代美術品、地方美術品同等重要,典藏包含印證20世紀西洋時尚變遷的服飾、日本近代至當代的代表性衣著、以流行現象為題材的美術創作與引領時尚品味流轉的傳媒品,拓寬既往典藏品項範疇之餘,更聘任時尚專長的學藝員深根研究,是日本美術館界中的獨特案例。展示方面,石見美術館鑽研服裝穿著方法及造型式樣,為配合多樣化的條件而準備各類展架(衣桿、半身人形架、全身人形架、年齡別與性別人形架等),安定精準地呈現每套服裝「美的特質」,更於展場中適時陳列影音資料,協助觀者了解著衣者所處的時空環境。
「第7章2010年代:走入『いいね』的時代」展區一景
(攝影:趙宜恬)
今年,石見美術館與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攜手舉辦巡迴展「時尚在日本1945-2020─流行與社會」,3月20日自島根啟航,由一個序曲篇及以十年為單位順序分期之八個章節構成。石見美術館積累十五年的經典藏品在展覽中大幅亮相,與當代服裝設計師提出之新概念共織絢爛光譜。值得一提的是,石見美術館在此之前推出多次森英惠個展與時尚主題展,唯獨沒能舉辦將森英惠的成就置於大時代脈絡論述的特展,如今一償宿願,對該館而言意義重大。
摩登女孩到常春藤族
近代技術開花的1920年代,爵士樂與好萊塢電影風潮席捲日本。女孩相爭模仿女星時尚──穿著長版窄身洋裝、撐著蕾絲陽傘並踩著高跟鞋漫步在銀座。這些被稱為「摩登女孩」的消費者也是媒體,散播在地演化適應的西洋浪漫。摩登女孩代言夢幻理想,同時隱含盲目跟風之意。隨著形象普及化,她們從街頭新潮變成平凡通俗的符號。1930年代後半,璀璨都會節奏被戰火跫音中斷,男性的身影漸移往前線,由女性支撐市井運作。毫無梳妝餘裕的環境下,簡易又方便作業的連身褲裝「もんぺ」(Monpei)成為女子的最佳選擇;戰事平息後,褲裝被定型為肩負重擔的女性之日常穿著。
「第1章1945-1950年代:戰後洋裁學校的到來」展區一景
(攝影:趙宜恬)
縱使謀生辛苦,渴望提昇自我的職場女性仍成為備受矚目的消費新勢力。以她們為主要客群,內容包含時尚與教養的雜誌如雨後春筍般問世。1946年創辦雜誌《太陽》的插畫家中原淳一是當年的時尚教主暨暢銷保證,此次展出其跨足服裝設計的洋裝與和服,他以簡約樣式突顯纖細的東瀛氣質,同時透過大膽的拼布與鮮豔配色展現活潑俏麗的洋派作風;近距離觀察實物,則能發現這些服裝不只有搶眼外型,裁縫與質地均講究行動靈活與保暖,可見受職業女性受歡迎的原因。(全文閱讀552期藝術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