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星際的思想者
劉可明和他的星空
靜心感受劉可明的作品會發現,幾乎每一件創作,都能夠帶來油然而生的四種美感:一是面對大自然的感悟。二是唯美的讚嘆。三是面對物質世界的沉思。四則是引領觀眾跨越時空、激發想像的回憶、撫慰與奮進。
在中央美院的學生時代,曾因陪伴並聆聽李可染先生論畫,劉可明面對大自然,有著道家對於「大化」的理解。身為一名藝術家,劉可明體認到自己的使命,是要用作品為大眾表達他們有所感受、卻難以描述的一切與天地萬物、自然變化連結的感知。他的筆墨靈感泉湧、創作多元豐富,皆來自於對天地的感悟與自己的人生理解。
其次,在唯美上,細膩描繪的繁密畫面,印證了劉可明與世界的對話充滿耐心與婉約;而這樣的細膩和包容,則來自於母親與姊姊從小給予的無盡關愛。正是這母性之愛、家庭之愛,賦予了他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更得以將這份「美」的善意,回饋予天地宇宙與全人類。
再者,劉可明面對這個物質世界,帶著童真的好奇眼光去探索,將生命本質做為當代藝術的表現核心。內在具有赤子之心,才能夠傳遞出本真,也才能夠向外遞送更廣闊的願景。有了這樣的眼光和心性,再看向物質世界的社會無常與歷史變動,劉可明曾說:「最大的感受就是,安定真好。」
劉可明的形而上審美,來自於跨越時空的靈性。他的使命,既然是要回饋這天地宇宙,就勢必得能釋放想像力、神遊至虛空無限。遠古的符號與形象,模糊了時空,究竟人類將走向何處?與其說是繪畫,不如說他在傳遞「視角」,坦然面對自身的追問和暢想,也嘗試讓人們釋放心中負擔。每個線條、每張臉孔都是故事,留待觀眾品味、體驗和思考。
確實,劉可明畫作中的構圖、布局、線條與色彩,不僅具有現當代的意象,又有精神上的哲學思想。面對未來,他不斷地思考著,個人既然身為過客,一件藝術品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究竟何在?於是,他運用精準的構圖和布局,編織出綿密複合的畫面;同時,卻又能把控大處與細節的線條描繪和色彩揮灑,使其畫作就像是一處可讓觀眾與天地共振、探索與反思的磁場。在東、西方文化的深度陶冶下,劉可明一次又一次地結合自己思維模式、大膽創作,不僅從中找到了打開宇宙天地視覺傳達的鑰匙,更超脫文化與時空的限制,以作品帶來震撼人心的賞畫經驗。在這裡、在作品中,劉可明創造了一種嶄新的繪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