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擲地有聲
珍妮.霍澤:Light Line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2024年5月17日~9月29日
我選擇語言,是因為我想提供讓人們──不一定是藝術圈的人──都能理解的內容。
──珍妮.霍澤(Jenny Holzer)
布展中的珍妮.霍澤,1989年12月攝於紐約古根漢美術館。
(Photo: Michele Perel)©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New York
「WORDS TEND TO BE INADEQUATE」(文字總是顯得匱乏)標語般的全大寫文字,暗諷文字淪為空談,呼應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然而這句話連同更多類似標語(或是咒語)的字句,在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為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設計的六層螺旋坡道外圍的LED顯示燈板上移動、閃爍著。「文字總是顯得匱乏」,然而「匱乏」的文字現下卻佔據了美術館,白盒子空間改頭換面成了被文字包覆的大型裝置藝術──這是以文字藝術聞名的美國藝術家珍妮.霍澤特別為古根漢美術館打造的電子標誌作品〈古根漢美術館裝置藝術〉。事實上,將近卅五年前,霍澤早為她在古根漢美術館的個人展覽創作了這樣一個螺旋狀的LED顯示板,而閃爍著變換顏色、字體和特殊效果的LED標誌在當時是世界上最長的文字藝術傑作。
在展覽「珍妮.霍澤:Light Line」中,霍澤將整座美術館視為一件裝置藝術,將作品放置在戶外花圃和洗手間等意想不到的空間。除了佔據建築中心、環繞坡道的亮眼電子標語之外,霍澤從1970年代至今包括繪畫、紙上作品、銘牌(plaques)和石雕的作品也散落在展間坡道上,帶給觀者沿途的偶遇。霍澤的藝術實踐源自書面文字的創造力,她運用大眾傳播策略探討公共空間的政治問題,將語言做為她的媒介。霍澤的聲音有力而犀利,無論是在海報、電子標誌、石凳還是繪畫上,她的作品都探討了我們所處時代緊迫的議題,從氣候正義到婦女權利,從政治腐敗到戰爭暴力。為紀念此次展覽開幕,霍澤的〈為古根漢美術館而作〉自開幕日起為期數天於每晚日落後投影到美術館的外牆上。這個燈光投影在2008年首次由古根漢美術館委託製作,以詩句和目擊者描述照亮建築,表達和平的必要性。
珍妮.霍澤 為古根漢美術館而作 2008 燈光投影 尺寸依場地而定 紐約古根漢基金會委託製作
(Photo: Kristopher McKay)©2024 Jenny Holzer, member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Y.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New York
珍妮.霍澤於1950年出生在俄亥俄州的加利波利斯(Gallipolis)。1972年,她從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獲得版畫和繪畫學士學位,並於1977年在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獲得繪畫碩士學位。隨後,她搬到紐約,參與了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的「獨立研究計畫」(Independent Study Program)。也就是在這段期間,霍澤開始創作第一批以文字為基礎的系列作品「真理名言」,開啟了關於語言藝術性的探討;她透過蒐集、展示原創和引用的文本與訊息做為藝術,藉此解構在西方文化的父權體制和消費導向社會中個人與政治意義的形成。她以常見的說法和陳腔濫調為基礎,創作了將近三百條一行句聲明,看似簡單的它們探討著真理和現實的相對性與矛盾。
霍澤1979至1982年間創作的下一系列作品「煽動性文章」,語氣更具挑戰性和攻擊性。這些文章以印在不同顏色紙上的一百字段落形式呈現,內容通常從多個切入點出發,但始終關注對許多人都重要的議題。雖然霍澤親自撰寫了這些文本,但它們並不完全代表藝術家的觀點。霍澤將「真理名言」及「煽動性文章」系列作品以短暫和持久的形式展示、在公共/私人、機構/街頭之間遊走:首先她在紐約曼哈頓下城區的街頭張貼暫時性的匿名海報,後來轉而將這些文字刻在城市廣場和公園中具有永久性的石凳上。這些早期的創作並非以美術館或畫廊為目的地,而是以日常的形式存在著。從那時起,霍澤的文字作品便以多種媒介持續進化。對於自己的創作,霍澤這麼期許:「我想要同時達成很多目標:將藝術帶到公共場所、成為神祕但有序作品的創作者、表達清晰卻不說教、找到合適的主題、改造空間、使人們迷失方向並被吸引、提供美感、搞笑且永不說謊。」
珍妮.霍澤 無題(選自「真理名言」、「煽動性文章」、「生活系列」、「生存系列」、「岩石之下」、「輓歌」與「孩童文本」) 1989 加長螺旋3色LED電子看板 尺寸依場地而定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藏
(Photo: David Heald)©2023 Jenny Holzer.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New York
1982年,公共藝術基金(Public Art Fund)邀請霍澤在時代廣場的Spectacolor看板上展示作品,以新聞和廣告的形式展示文字。電子看板從此成為她作品的核心,其中最具標誌性的便是1989年為古根漢美術館創作的限地製作LED作品〈無題(選自「真理名言」、「煽動性文章」、「生活系列」、「生存系列」、「岩石之下」、「輓歌」與「孩童文本」)〉,展示了至今所有作品中的警句和聲明。霍澤希望這些訊息能促使人們認識並質疑日常生活中被動接收的「一派胡言」(usual baloney they are fed)。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霍澤開始從自己的寫作擴展,將詩人、政治家、目擊者和機器人的文本融入各種新形式,包括燈光投影、花園紀念碑和金箔繪畫。這些文字邀請人們思考偏見和信念,是對被濫用的權力的挑戰。近期,霍澤重返早期的藝術實踐,以美國政府解密文件為題材,將期透過絲網印刷在油畫背景上,藉此譴責伊拉克戰爭期間的暴行和軍事行動。(全文閱讀592期藝術家雜誌)